《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要
1、从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2、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3、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订阅哦!
几天前,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意味着,从今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调整为一年级起始。
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的改变,与各科老师都息息相关!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要
1、从2017年秋季起,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2、在教育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3、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1
学校如何应对新课标?
答:将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
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绘制曲线图。
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并设法使之带有科学色彩。
例如,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阅读科普书籍,按科学探究的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科学探究的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使学生获益。
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因科学与社会问题的交织而相得益彰,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较为容易实现两者的互动与整合。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与数学(math)即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2
新课标带来的4大变化
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
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在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让学生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更加详细化。
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旧版本:
行为表现评价
纸笔测验评价
综合评价
新版本:
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终结性评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真实性评价
4)档案袋
3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文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高度重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
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在我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地要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要结合实际合理配置小学科学教师,逐步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研人员队伍。
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仪器设施设备和耗材等需要。
要优化课程资源建设,重视发挥家庭、社区、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等作用,为保障课程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要加强课程实施的监测和督导,建立小学科学课程管理的反馈和改进机制,保证课程的全面落实。
推荐文章
○深度 | 《人民日报》、清华教授齐发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
○权威 | 今年建2万所足球特色校!教育部回应:一般踢球好的孩子学习也好
| 根据光明日报和好教师综编